查看原文
其他

35位院士参加的这场全球盛会,“硬货”满满!

视频 | 第十四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

8月12-15日,第十四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包括35位院士、140多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在内的500多名国内国际化工领域一流华人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国际化工领域最新前沿研究问题,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

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是汇聚全球化工领域专家学者的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首届于2009年在加拿大举办,此后采用中国境内外轮流承办的模式已成功举办13届。

本届研讨会由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联合承办,大会主席、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介绍,这是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首次在广东、在粤港澳大湾区召开,意义非凡,相信研讨会一定能为化工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动力。研讨会重点聚焦促进交流与合作、推进绿色化工发展以及推动未来美好生活。

图 | 开幕式现场

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张锁江院士宣布大会正式开幕。大会主席、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教授;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勇;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方向晨教授;大会主席、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全球华人化工学者学会会长祝京旭分别致辞。

邱学青对各位院士和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当今世界,全球化工行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速原始创新和特色创新,努力实现化工“卡脖子” 技术的新突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这是化工学科和化工人面临的难得机遇和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石化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邱学青说,作为广东省属工科大学“长子”,广工已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方面做好布局,将抢抓广东化工产业得天独厚的机遇和优势,聚焦未来产业和技术重点,联合大南海石化基地、中石油、巴斯夫等国内国际领军企业集团,聚集海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构建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努力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石化产业创新生态作出应有贡献。

图 | 邱学青致辞

“创新驱动是未来化工转型与发展最有力的引擎。”陈勇、陈建峰、方向晨在线上发表致辞,纷纷期待通过研讨会加深交流与合作,碰撞出更多创新思想火花,为化工行业领域的发展建言献策。祝京旭回顾了学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学会创立的初衷,指出,该学会以促进全球华人化工学者之间的交流和追踪前沿为会议宗旨,为海内外化工学者搭建沟通探讨的桥梁,促进青年学者成长,同时,“学会通过探讨国际化学工程教育与科学研究前沿问题,传播化工知识与技术,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学术繁荣。”

图 | 祝京旭致辞


全球顶尖学者论道国际化工领域前沿议题



本次大会历时3天,设置了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墙报展示等交流活动,另设6个论坛报告,包括全球前沿化工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和优秀博士生论坛、女科学家论坛、未来化工论坛、《Engineering》学科交叉前沿论坛。

图 | 任其龙等七位院士做大会报告

图 | “未来化工论坛”现场

图 | “学科交叉前沿论坛”现场


其中,全球前沿化工论坛在曾安平院士、陈德院士和丁玉龙院士邀请下,9位杰出嘉宾围绕特种化学品、食品、疫苗,循环经济的化学工程,能源安全等议题发表演讲,共同探讨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为寻求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之间合作开拓新的道路。

青年学者论坛是第二次举办,共征集了38位青年学者报告,其中5位海外青年学者。相比第一届的云端会议,本届论坛首次在线下举行,并新增了“青年学者沙龙”环节。如何做好科研?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发掘原始创新性?论坛聚焦青年科研工作者成长发展中的难点问题,通过轻松互动的方式,促进国内外的交流、学科之间的交流,促进年轻人和前辈的交流。祝京旭院士更是结合自身经历,对青年学者的成长成才给予指导。


图 | 青年学者作报告

图 | 青年学者沙龙

优秀博士生学术论坛也是第二次举办,此次论坛汇集了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西安大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全球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过百名优秀博士生报名,最终遴选出72名博士生作为论坛报告人。与以往会议不同,此次优秀博士生论坛分设了四个分会场,所涉及的领域包含能源电池、催化转换、理论化学、生物医用材料等各个领域,覆盖范围广泛。

图 | 优秀博士生论坛


首次设立“全球化工杰出青年女科学家”奖项



为了进一步推动女性青年化工学者成长、提升女性化工学者在国际化工领域的影响力,本次大会首次设立了“全球化工杰出青年女科学家”奖项。在8月14日召开的“女科学家高端论坛”上,马光辉院士分享了“均一微球和微囊:从基础到应用的思考和实践”的大会报告,包括三位获奖者在内的15位女科学家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图 | 女科学家高端论坛

此外,本次论坛还增加了以“生物化工”为议题的对话女科学家专题讨论,以及以“女科学家的求索之路”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两个特色环节,通过轻松互动的方式加强思想碰撞和交流,聚焦女性科研工作者成长发展中的多个热点话题,帮助更多的青年女科学家坚持理想,走进更广阔的科学舞台,绽放巾帼风采。

未来化工论坛为表彰青年科学家在化工领域的科技研究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设立了“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11位优秀学者围绕碳中和与碳达峰、生物化工、高分子化工、催化与反应工程等多个领域深入讨论与交流。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新增了未来化工学者/杰出青年与院士面对面的圆桌讨论会议。祝京旭院士特别邀请田禾院士、王玉忠院士和孙宏伟研究员与获奖学者交流,指出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式与方向,现场气氛热烈。

会议对获奖者进行表彰:来自陶氏化学的陈雪、东南大学的吉远辉以及四川大学的谢锐获得“全球化工杰出青年女科学家”奖项;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段学志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邵敏华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范晓雷教授获得“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来自清华大学的陈振、东南大学的程新兵、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刁莹、耶鲁大学的胡澍、华南理工大学的刘伟峰、香港科技大学的孙飞、清华大学的张晨曦、北京化工大学的张亮亮等8位青年科学家获得“未来化工学者”称号。

图 | “全球化工杰出青年女科学家”颁奖仪式

图 | “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颁奖仪式

图 | “未来化工学者”颁奖仪式

图 | “最佳墙报奖”颁奖仪式

经过多日会议的热烈交流,大会进入尾声,闭幕式上,祝京旭院士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本次大会实现了会议创立的初衷和主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讨论了化工重要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对行业提出了建议,通过宽层面、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联谊,进一步鼓励青年学人扎根行业领域,为全球华人化工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交流和展示的高质量平台,为推动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教授致闭幕辞,对参会代表、关心支持会议举办的有关单位和会议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宣布大会正式顺利闭幕。

图 | 胡钦太致闭幕辞

此次会议面向全球华人化工学者,来自世界各地华人化工专家学者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参与其中。我校20余名老师作为重要嘉宾进行了会议报告,不仅使杰出人才的科研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也拓宽了优秀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增强了青年教师的创新热情与国际合作意识。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学校化工学科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必将有力促进我校深入实施“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为奋力向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人才和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几天的会议,给青年学人留下深刻印象,听听他们怎么说



徐咪(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参加此次会议,真的收获和体验很多。首先,从会议到生活,会务组的精心安排让我意识到,对科研的专注以及严谨要发挥在各个方面,在生活中尤其要注意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点不假;其次,这两天见到了很多一直在努力追赶的“科研星”,他们对科研问题的深度思考以及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博士科研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最后,从很多依旧专注于传统化工过程的专家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科研问题的专注与坚持,让我更加坚定自己要继续奋战传统工科的决心。路漫漫其修远,我将寻着前辈们的脚步,坚持不断地学习,尽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星”。

耿宇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谢谢各位评审老师和会务组同学们的辛苦付出,也谢谢老师们给我们分享各自工作的机会。回京后一定会向我的师弟师妹们分享这段经历,希望未来的优博论坛更加丰富多彩。也祝愿博士生同侪们科研顺利,拥有光明的未来。

邵斌(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我是第一次参加全球华人化工论坛。之前在国内也参加了不少会议,但是这次的经历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收获最多。不仅锻炼了自己作报告的能力,最重要是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群年轻人在一起畅所欲言,交流不同学科的想法。对平时埋头在实验室搞科研的博士来说,机会真的很难得。希望优博论坛可以继续办下去,相信它会在国内高校在读博士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梁辉(广东工业大学21级博士研究生)有幸在优秀博士生论坛汇报交流,紧张又兴奋。聆听了各大高校优秀博士的精彩报告,也得到专家老师们的宝贵指导,这让我开拓视野的同时,也意识到自身不管是从基础研究的深度,发表文章的水平,或者是研究带来的社会价值还存在不足。感谢本届研讨会,给了我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自我定位也更加清晰。

林文静(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

很荣幸参加本次青年学者论坛的关于催化、能源、分离、过程强化、材料化工、计算化学等多领域的饕餮盛宴。我们当中,既有发Nature等领域顶刊的老师,也有跟业界联系紧密,产学研、军工融合项目做得特别好的老师。不管是在“上货架”,还是“上书架”的路上,大家都在慢慢扎根,生根发芽。我也希望能够继续潜心钻研,为国家化工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陈文铖(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

很荣幸参与青年学者论坛,与祝京旭院士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科学家讨论学术和人生哲理问题。青年学者们的学术背景各不相同,在论坛进行中碰撞出多学科交叉的艳丽火花。祝院士与上一届青年学者论坛的“师兄师姐”们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发展史,并与初出茅庐的青年科学家们讨论了“科研和生活如何平衡”、“该走基础科学还是工业生产的道路”等青椒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受益匪浅。衷心希望青年学者论坛能一直办下去。




点击以下链接,回顾往期作品

↓↓↓↓↓

今日立秋,期待与你在广工相见

暑期另类“浪漫”,广工“留校族”在忙啥?
广工又有新突破!这次是她们突破!
广工2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银奖
全国总决赛亚军!你们是广工的骄傲!5件亲签球衣,送!



视频 | 羊城晚报 羊城派

文字 | 陈嘉雄 叶泽聪 霍延平

编辑 | 叶诗翩

运营团队 | 学生新闻中心

责编 | 王宇涵

审核 | 陈少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